成语解释
hú yí bù jué狐疑不决
【成语解释】 狐疑:狐性多疑;犹豫;决:决断。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。比喻同事犹犹豫豫;拿不定主意。
【成语出处】 南朝 宋 班固《后汉书 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
【成语简拼】 hybj
【成语注音】 ㄏㄨˊ ㄧˊ ㄅㄨˋ ㄐㄩㄝˊ
【常用程度】 常用成语
【感情色彩】 贬义成语
【成语用法】 补充式;作谓语;含贬义
【成语结构】 补充式成语
【产生年代】 古代成语
【成语正音】 狐,不能读作“ɡū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 狐,不能写作“弧”;决,不能写作“绝”。
【近 义 词】 犹豫不决|12692、忧柔寡断
【反 义 词】 当机立断|4018
【成语例子】 县官听说,也自~起来,暗想道:这事倒是我认错了?(明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)
【英语翻译】 undecided <be indecisive in one's mind>
【成语故事】 黄河的孟津、河津两处渡口河面较窄,冬天河水结成冰,车马可以从冰上渡过。刚结冰时人们不敢过渡,古人想出让狐狸先行通过的办法,因为狐狸多疑,边走边听冰下的水声,遇到狐疑不决时必须提防能否通过,狐狸能过就可以放心通行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