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《诗词大全》共收录1万多名诗人资料,27万余首古今诗词歌赋。输入诗人或诗词查询即可

诗词赏析

《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》

诗人:高启 朝代:明代 体裁:


大江来从万山中,山势尽与江流东。
钟山如龙独西上,欲破巨浪乘长风。
江山相雄不相让,形胜争夸天下壮。
秦皇空此瘗黄金,佳气葱葱至今王。
我怀郁塞何由开,酒酣走上城南台;坐觉苍茫万古意,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!
石头城下涛声怒,武骑千群谁敢渡?
黄旗入洛竟何祥,铁锁横江未为固。
前三国,后六朝,草生官阙何萧萧。
英雄乘时务割据,几度战血流寒潮。
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,祸乱初平事休息。
从今四海永为家,不用长江限南北。


作品评述
[创作背景]本诗作于洪武二年(1396年),明代开国未久之际。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《元史》的修撰,怀抱理想,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。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,不禁触景生情,吊古思今,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。

[内容评析]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: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,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。江山形胜,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,以镇压金陵的「天子之气」,但徒劳无功,金陵依然「王气」旺盛,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。
接着笔头一转,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。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「郁塞」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。建国之初,气象更新,何来愁思?读完全诗,便不难明白,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。「荒烟落日」的远景使他引发「苍茫万古意」,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、六朝的旧事。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「长江天堑,古来限隔,虏军岂能飞渡?」
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。三国吴主孙皓迷信「黄旗紫盖见于东南,终有天下者,荆、扬之君乎」的谣传,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,结果途遇大雪,士卒怨怒,只好返回。过了九年,晋军伐吴,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,横锁江面,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,孙皓只好出城投降。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,都已杂草丛生,残败破落,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「英雄」,只能让血流如潮,给百姓带来灾难,而一无所得。
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,诗人庆幸躬逢盛世,歌颂「圣人」朱元璋平定天下,与民休息,从此可以四海一家,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。联系全诗主旨,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,无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。居安思危,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?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,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:心境是爽朗的,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。既豪放伟岸,又沉郁顿挫。
全诗气势豪放,音韵铿锵,舒卷自如,纵横随意。

[难词注释]①金陵:今江苏南京市。雨花台: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。②「秦皇」一句:据说「秦并天下,望气者言,江东有天子气」,「秦皇因埋金玉杂宝以压之」。瘗:埋。③王:旺盛。④坐:遂,因而。⑤石头城: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上。⑥「武骑」一句:六朝时,当贺若弼、韩擒虎率领数十万雄师渡江的时候,佞臣孔范却对陈后主说「长江天堑,古来限隔,虏军岂能飞渡?」陈后主笑以为然,遂不设防,结果做了隋军的俘虏。⑦「黄旗」一句:三国时,吴主孙皓听信「黄旗紫盖见于东南,终有天下者,荆、扬之君乎」的谣传,便以为天命攸归,于是率母妻儿女及后宫数千人入洛阳,以顺天命,途遇大雪,兵士「寒冻殆死」,扬言「若遇敌,便当倒戈耳」,孙皓只得丧气而返。⑧「铁锁」一句:三国时,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,横锁江面。可是最后为晋军所破,孙皓只好出城投降。⑨事休息:以休养生息为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