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
徐俯
徐俯简介
徐俯(1075-1141) 字师川,号东湖居士,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黄庭坚之甥。因父死于国事,授通直郎,累官右谏议大夫。绍兴二年(1132),赐进士出身。三年,迁翰林学士,擢端明殿学士,签书枢密院事,官至参知政事。后以事提举洞霄宫。工诗词。有《东湖集》,不传。
徐俯作品评述
徐俯(一○七五~一一四一)字师川,自号东湖居土,分密人,有“东湖居士诗集”,据说共“三大卷”,上卷是古体,中卷是五言近体,下卷是七言近体,现在已经失传了。清代厉鹗的“宋诗纪事”卷三十三和陆心源的“宋诗纪事补遗”卷四十八都搜辑了他的诗篇和断句,当然还可以从宋人的笔记、诗话、类书,选集、集句诗里添补好些。徐俯是黄庭坚的外甥,列入江西派。吕本中的“江西诗社宗派图”惹起许多是非,当时有些列入江西派的人亲自抗议,后世也有人认为某某不应当收在里面,而某某该补进去。列入江西派的二十多位诗人里,有一大半留下足够数量的作品,让我们辨别得出他们的风格。根据这些作品而论,他们受黄庭坚的影响是无可讳言的,只是有暂有久,有深有浅,浅的像比较有才情的韩驹,深的像平庸拘谨的李彭。黄庭坚的声势很浩大,有许多给他薰陶感染的诗人都没有搜罗在江西派里,这也是无可讳言的,例如跟李彭差不多的吴则礼、张扩之类。至于那些人列在江西派里而否认受过黄庭坚的影响,也许有两种原因。第一是政治嫌疑。宋徽宗赵佶即位以后,蔡京专政,把反对过王安石“新法”的人开了一张名单,通令全国把这些“奸党”的姓名刻石立碑。苏轼、孔平仲、张舜民、张耒、秦观、黄庭坚都名挂黑榜,苏黄的诗文书画一律是违禁品,必须销毁。因此模仿苏黄诗体或字体的人往往遮遮掩掩,要到宋高宗赵构的时候,才敢露出真相。第二是好胜的心理。孙行者怕闯了祸牵累到先生,“只说是自家会的”本领;有些人成名之后,也不肯供出老师来,总要说自己独创一派,好教别人来拜他为开山祖师。徐俯晚年说不知道舅舅的诗好在那里,而且极口否认受过舅舅的启发:“涪翁之妙天下,君其问诸水滨;斯道之大域中,我独知之濠上”。不过他舅舅文集里分明有指示他作诗的书信;在他自己的作品里也找得着他承袭黄庭坚的诗句的证据;在他年轻的时候,同派的李彭称赞他是外甥不出舅家,他好像并没有抗议。他虽然回复上门请教的人说自己看不出黄庭坚诗歌的好处,但是喜欢黄诗黄字的宋高宗分付他题跋黄庭坚的墨迹,他就会说“黄庭坚文章妙天下”,承皇帝陛下赏识,“备于乙览”,真是虽死犹荣!他这种看人打发、相机行事的批评是“儒林外史”的资料,不能算文学史的根据。只是他晚年的确想摆脱江西派的风格,不堆砌雕琢,而求“平易自然”,看来流为另一个偏向,变成草率油滑。
元代以后,“东湖居士诗集”失传,徐俯也就冷落无闻。但是在南宋的作品里,我们往往碰见从他那里脱胎的诗句;例如他的名句:“一百五日寒食雨,二十四番花信风”,不但陆游、楼錀、敖陶孙、钱厚等人都摹仿过,而且流传入金,给当时与南宋成为敌国的诗人侵占去了。
--钱钟书<宋诗选注>
诗词作品:
《念奴娇》
素光练静,照青山隐隐,修眉横绿。鳷鹊楼高天似水,碧瓦寒生银粟。万丈辉光,奔云涌雾,飞过卢鸿屋。更无尘翳,皓然冷浸梧竹。因念鹤发仙翁,当时曾共赏,紫岩飞瀑。对影三人聊痛饮,一洗闲愁千斛。斗转参移,翻然归
《浣溪沙》
章水何如颍水清。江山明秀发诗情。七言还我是长城。小小钿花开宝靥,纤纤玉笋见云英。十千名酒十分倾。
《虞美人》
梅花元自江南得。还醉江南客。雪中雨里为谁香。闻道数枝清笑、出东墙。多情宋玉还知否。梁苑无寻处。胭脂为萼玉为肌。却恨恼人桃杏、不同时。
《卜算子》
心空道亦空,风静林还静。卷尽浮云月自明,中有山河影。供养及修行。旧话成重省。豆爆生莲火里时,痛拨寒灰冷。
《卜算子》
天生百种愁,挂在斜阳树。绿叶阴阴占得春,草满莺啼处。不见生尘步。空忆如簧语。柳外重重叠叠山,遮不断、愁来路。
《卜算子》
清池过雨凉,暗有清香度。缥缈娉婷绝代歌,翠袖风中举。忽敛双眉去。总是关情处。一段江山一片云,又下阳台雨。
《鹧鸪天》
绿水名园不是村。淡妆浓笑两生春。笛中已自多愁怨,雨里因谁有泪痕。香旖旎,酒氤氲。多情生怕落纷纷。旧来好事浑如梦,年少风流付与君。
《鹧鸪天》
满眼纷纷恰似花。飘飘泊泊自天涯。雨中添得无穷湿,风里吹成一道斜。银作屋,玉为车。姮娥青女过人家。应嫌素面微微露,故着轻云薄薄遮。
《踏莎行》
素景将阑,黄花初笑。登高一望秋天杳。邀宾携妓数能来,醉中赢得闲多少。佳气氤氲,飞云缥缈。竹林更着清江绕。高歌屡舞莫催人,华筵直待华灯照。
《踏莎行》
画栋风生,绣筵花绕。层台胜日频高眺。清辉爽气自娱人,何妨称意开颜笑。水碧无穷,山青未了。斜阳浦口归帆少。云鬟烟鬓只供愁,琵琶更作相思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