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楛”字的基本信息
kǔ hù
ㄎㄨˇ ㄏㄨˋ
木,部外笔画 8,总笔画 12
123412212251
695B SADG DTJR FEEJ 44964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kǔ ㄎㄨˇ
- 粗劣,不坚固,不精致:~耘伤岁(不精致的耕作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)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fu2wu6
- 客家话:[梅县腔]fu5[海陆丰腔]fu3ku3fu6[客英字典]fu5fu3[台湾四县腔]fu3ku3fu5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楛 hù
〈名〉
-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,茎可制箭杆 [thorn]
- 另见 kǔ
词性变化
- 楛 kǔ
〈动〉
- 通“枯”。枯槁 [wither]。如:楛死(枯死。楛,通“枯”);楛菀(枯荣。喻荣辱。楛,通“枯”)
- 另见 hù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辰集中》《木字部》 ·楛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9
- 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侯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後五切,音戸。《說文》木也。《書·禹貢》惟箘簵楛,三邦底貢厥名。《註》楛中矢榦。《魯語》武王時肅愼氏貢楛矢石砮,長尺有咫。 又《詩·大雅》榛楛濟濟。《陸璣·草木疏》形似荆而赤莖,似蓍。 又凡器物堅好曰功,濫惡曰楛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問楛者勿告也,告楛者勿問也,說楛者勿聽也。《註》康五切,音苦。《韻會》果五切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六》《木部》 ·楛
- 木也。从木苦聲。《詩》曰:“榛楛濟濟。”侯古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