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簪”字的基本信息
zān
ㄗㄢ
日,部外笔画 14,总笔画 18
314314153515352511
7C2A TAQJ HMUA MHRK 88601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zān ㄗㄢˉ
-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,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:~子。金~。玉~。~缨(做官者显贵之称)。~绅。
- 插,戴:~戴。~菊。~笔(古人朝见,插笔于冠,以备记事)。~笏(古代笏以记事,簪笔以备写,臣僚奏事执笏簪笔。故亦称做官)。
英汉互译
hairpin
方言集汇
- 粤语:zaam1
-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zam1[陆丰腔]zam1[沙头角腔]zam1[客英字典]zam1[台湾四县腔]zam1[梅县腔]zam1[宝安腔]zam1[东莞腔]sun3[客语拼音字汇]zam1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簪
簮 zān〈名〉
- (形声。从竹,賛( zǎn)声。古文字形,象针形头饰形。本义:簪子。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) 同本义 [hairpin]
- 周主亡玉簪,令吏求之,三日不能得也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- 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——杜甫《春望》
- 又如:簪冕(冠簪与冕服);簪绂(簪,冠簪;绂,丝制的帽带);簪裾(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);簪缨缙绅(比喻仕宦之人)
词性变化
- 簪 zān
〈动〉
- 插戴在头上 [wear in one’s hair]
- 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 河立待良久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- 乃簪一花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- 又如:簪朵(犹簪花,戴花);簪挂(簪花挂彩);簪星曳月(形容佩带光彩耀眼);簪冠(插簪于冠);簪花(戴花);簪菊(古人习俗,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)
- 连缀 [stitch meet]
-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
- 又如:簪合(折簪重合。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);簪蒿席草(以蒿作簪,以草为席。形容生活艰苦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未集上》《竹字部》 ·簪 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2
- 〔古文〕兂《廣韻》側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緇岑切《正韻》緇深切,音㻸。首筓也。《釋名》簪,兓也,連冠于髮也。又也,因形名之也。 又《廣韻》作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含切,音鐕。義同。 又疾也。《易·豫卦》由豫,大有得,勿疑,朋盍簪。《疏》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則羣朋合聚,而疾來也。 又《前漢·百官表》爵一級曰公士,二上造,三簪嫋裊。《註》師古曰:以組帶馬曰裊。簪裊者,言飾此馬也。 又《集韻》子感切,音昝。《易》朋盍簪。王肅讀。 又徂官切。《易》朋盍簪。李鼎祚曰:簪舊讀作攢。 《集韻》或作、篸。*考證:〔《易·豫卦》《註》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則羣朋合聚,而疾求也。〕 謹照原文註改疏。求改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