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秫”字的基本信息

shú
ㄕㄨˊ
禾,部外笔画 5,总笔画 10
3123412344
79EB
TSYY
HDIJC
MFFS
23994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shú ㄕㄨˊ
- 黏高粱,可以做烧酒,有的地区泛指高粱:~秸。~米(高粱米)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seot6
- 客家话:[陆丰腔]sut8[客英字典]shut8sut8[台湾四县腔]sut8sut8[东莞腔]sut8[沙头角腔]sut8[客语拼音字汇]sud6[海陆丰腔]sut8shut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午集下》《禾字部》 ·秫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5
- 《唐韻》食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食律切,音術。穀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衆,秫。《疏》衆一名秫,謂黏粟也。北人用之釀酒,其莖稈似禾而麤大者是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冬乃命大酋,秫稻必齊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羽以朱湛丹秫。《註》丹秫,赤粟也。 又與鉥同。《戰國策》鯷冠秫縫。《註》秫,綦緘也。言女工之拙。卽鉥字通借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禾部》 ·秫
- 稷之黏者。从禾;术,象形。朮,秫或省禾。食聿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