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戇”字的基本信息

gàng zhuàng
ㄍㄤˋ ㄓㄨㄤˋ
心,部外笔画 24,总笔画 28
4143125111235412125111344544
6207
UJTN
YCP
SULW
07338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gàng ㄍㄤˋ
- 之又音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ngong6zong3
- 客家话:[客语拼音字汇]cong4ngong4[宝安腔]ngong5ong5[梅县腔]ngong5zhong5ngong1[客英字典]gung5[海陆丰腔]ngong5ong5[台湾四县腔]ngong5ong5
- 潮州话:gong3gong5(kòngkông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卯集上》《心字部》 ·戇 ·康熙筆画:28 ·部外筆画:24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降切。與贛憃同。《說文》愚也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然陵少戇,平可以助之。又《汲黯傳》甚矣,汲黯之戇也。 又《集韻》胡貢切,音哄。又古送切,音貢。又呼貢切,音嗊。又丑用切,音蹱。又呼紺切,音䫲。義同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十》《心部》 ·戇
- 愚也。从心聲。陟絳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愚也。與上篆互訓。从心。贛聲。陟絳切。古音在八部。按師古張陳王周傳注曰。舊音下紺反。今音讀竹巷反。此音有古今之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