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眣”字的基本信息

dié tì
ㄉㄧㄝˊ ㄊㄧˋ
目,部外笔画 5,总笔画 10
2511131134
7723
HRWY
BUHQO
LMOD
65080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dié ㄉㄧㄝˊ
- 目不正。
- 目露貌。
- 目出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dit6
-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diet7[客语拼音字汇]ted6tiab6[台湾四县腔]diet7[客英字典]diet7[宝安腔]det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午集中》《目字部》 ·眣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5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丑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敕栗切,音抶。《說文》目不正也。从目失聲。《徐曰》其視散,若有所失也。 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結切《正韻》杜結切,音絰。義同。 又《類篇》目出貌。或作眰。 又《廣韻》陟鎋切,音哳。目露貌。 又《集韻》古作眣。註詳十畫。○按眣與䀢別。《韻會》眣註,存《說文》本訓,復載增韻,以目通指曰眣,誤。《正韻》及《字彙》譌誤與增韻同。又《類篇》眣,或作䀵,音升基切。引《春秋傳》眣魯衞之使,亦誤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目部》 ·眣
- 目不正也。从目失聲。丑栗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