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蚶”字的基本信息
hān
ㄏㄢ
虫,部外笔画 5,总笔画 11
25121412211
86B6 JAFG LITM IEB 54170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hān ㄏㄢˉ
- 〔~子〕软体动物,介壳厚而坚实,生活在浅海泥沙中。肉可食,味鲜美。亦称“魁蛤”;俗称“瓦垄子”、“瓦楞子”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ham1
- 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gam1ham1[客英字典]ham1[海陆丰腔]gam1ham1[客语拼音字汇]ham1[梅县腔]ham1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申集中》《虫字部》 ·蚶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5
- 《唐韻》呼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呼甘切,音憨。《爾雅·釋魚》魁陸。《註》《本草》云:魁狀如海蛤,圓而厚,外有理縱橫,卽今之蚶也。《郭璞·江賦》洪蚶專車。《註》蚶則徑四尺,背似瓦壟有文。《唐書·孔戣傳》明州歲貢淡菜、蚶蛤之屬。 又《集韻》沽三切,音甘。螺之小者。 又胡甘切,音函。義同。 或作蜬、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