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蓠”字的基本信息

lí
ㄌㄧˊ
艹,部外笔画 10,总笔画 13
1224134522554
84E0
AYBC
TYUB
ESLZ
44227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(蘺)
lí ㄌㄧˊ- 〔江~〕a.红藻的一种,生长在海湾浅水中,可用来制造琼脂;b.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。
- (蘺)
方言集汇
- 粤语:lei4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申集上》《艸字部》 ·蘺
- 《唐韻》呂支切《韻會》鄰知切,音離。《說文》江蘺蘼蕪。《爾雅註》楚謂之蘺,晉謂之䖀,齊謂之茝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被以江蘺。 又《淮南子·秦族訓》蘺先稻熟,而農夫薅之者,不以小利害大穫。《註》蘺,水稗也。 又藩蘺。《前漢·陳涉項籍傳贊》築長城而守藩蘺。 又《唐韻古音》音羅。《離騷》又况揭車與江蘺。叶上華字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一》《艸部》 ·蘺
- 江蘺,蘼蕪。从艸離聲。呂之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