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遁”字的基本信息

dùn
ㄉㄨㄣˋ
辶,部外笔画 9,总笔画 12
331225111454
9041
RFHP
YHJU
PDLW
32306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dùn ㄉㄨㄣˋ
- 逃避,躲闪:~去。~辞。~世。~北。
- 隐,消失:~迹。~隐。
英汉互译
escape|flee
方言集汇
- 粤语:deon6
-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tun3tun6[宝安腔]tun3[梅县腔]tun3[陆丰腔]dun3[客英字典]tun3[东莞腔]tun3[台湾四县腔]tun3tun5[客语拼音字汇]tun3tun4
- 潮州话:多温6(顿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酉集下》《辵字部》 ·遁 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9
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徒困切《正韻》杜困切,音鈍。《說文》遷也。《玉篇》逃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曳柴而遁。 又《廣韻》隱也,去也。《詩·小雅》勉爾遁思。《後漢·郅惲傳》南遁蒼梧。 又迴避也。《後漢·杜林傳》上下相遁。《註》謂上下相匿以文避法也。 又遁甲。《後漢·方術傳》推六甲之隂,而隱遁也。 又《廣韻》徒損切《集韻》杜本切《正韻》徒本切,音囤。義同。 又《集韻》七倫切《正韻》詳倫切。與巡同。《前漢·平當傳》逡遁有恥。 又與逡通。《前漢·賈誼過秦論》遁巡不敢進。 《說文》亦作遯。*考證:〔《後漢·杜林傳》上下相遁。《註》謂上下相匿以文避去也。〕 謹照原文避去改避法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辵部》 ·遁
- 遷也。一曰逃也。从辵盾聲。徒困切〖注〗、、,古文遁。
}}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遷也。此字古音同循。遷延之意。凡逡遁字如此。今之逡巡也。儀禮鄭注用逡遁十有一。一曰逃也。此別一義。以遁同遯。葢淺人所增。从辵。盾聲。徒困切。十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