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遘”字的基本信息

gòu
ㄍㄡˋ
辶,部外笔画 10,总笔画 13
1122125211454
9058
FJGP
YTTB
EBBW
35304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gòu ㄍㄡˋ
- 相遇。
- 古同构,构成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gau3
-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kieu5[客英字典]geu5[客语拼音字汇]geu4[梅县腔]geu5[台湾四县腔]kieu5[宝安腔]giu5
- 潮州话:哥乌3(购)同构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酉集下》《辵字部》 ·遘 ·康熙筆画:17 ·部外筆画:10
- 《唐韻》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切,音姤。《說文》遇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遘、逢、遇、遻,見也。《註》行而相値也。《書·洛誥》無有遘自疾。《註》言身其康强,無有遘遇自罹疾害者。《崔駰·慰志賦》嘉昔人之遘辰兮。 又與覯通。《前漢·敘傳》遘閔旣多。《詩·邶風》作覯。*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訓》遘逢遇遻,見也。〕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辵部》 ·遘
- 遇也。从辵冓聲。古候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遇也。見釋詁。易姤卦釋文曰。薛云古文作遘。鄭同。按襍卦傳。遘、遇也。柔遇剛也。可以證全經皆當作遘矣。遘遇曡韵。从辵。冓聲。古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