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刻”字的基本信息
		

 kè
 ㄎㄜˋ
 刂,部外笔画 6,总笔画 8
 41533422
 523B 
 YNTJ 
 YOLN 
 SZOK 
 02800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kè ㄎㄜˋ
- 雕,用刀子挖:~本(雕版印成的书本)。~石。~字。~板。~舟求剑。
 - 古代用漏壶记时,一昼夜共一百刻。今用钟表计时,一刻等于十五分钟:五点一~。
 - 时间:此~。即~。顷~(极短时间)。时~。~不容缓。
 - 形容程度极深:深~。~意。~骨(感受深切入骨)。~苦。
 - 不厚道:~毒。~薄。尖~。苛~。
 - 同克。
 
英汉互译
character|chisel
方言集汇
- 粤语:haak1hak1
 - 客家话:[沙头角腔]kiet7[陆丰腔]ket7[客英字典]kat7ket7kwat7kiet7[东莞腔]ket7[梅县腔]kat7ket7[海陆丰腔]kat7kiet7[客语拼音字汇]kad5kiad5[宝安腔]ket7
 - kat7[台湾四县腔]kat7kiet7
 - 潮州话:kêg4(khek)
 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刻 kè
 
〈动〉
- (形声。从刀,亥声。本义:雕刻,在木头上雕刻)
 -   同本义 [engrave]
- 刻,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- 金谓之镂,木谓之刻。——《尔雅·释器》
 - 器不刻镂。——《礼记·哀公问》
 - 二十四年春,刻其桷,皆非礼也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 
 -   又
- 刻桓宫桷。
 
 -   泛指在各种材料上的雕刻
- 用胶泥刻字,旋刻之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 - 是日观道中石刻,其远方刻尽漫失。——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 -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,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 
 - 又如:刻图章;刻刀(雕刻所用的刀具);刻木(在木质器物上雕刻);刻饰(雕刻装饰);刻铭(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);刻划(雕刻;刻印);刻篆(指雕刻的文字、花纹)
 -   绘画;修饰 [draw;adorn]
- 何乃刻画无盐,以唐突 西子也?——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
 
 - 又如:刻句(推敲锻炼词句);刻桷(有绘饰的方椽);刻章琢句(修饰琢磨章句);刻励(琢磨推敲)
 - 划,割 [cut]。如:刻蜡板;刻截(割断);刻漆(割漆)
 - 严格要求 [rigorously demand]。如:刻己(严格要求自己);刻求(严格要求);刻责(严格要求);刻绳(限制要求)
 -   限定 [restrict]
- 指日刻期,应时有验。——《白石神君碑》
 
 - 又如:刻纳(限期归还)
 -   伤害 [damage;prejudice]
- 山坐金,反自刻。——刘安《淮南子》
 
 - 又如:刻虐(侵害);刻害(侵害,残害);刻贼(伤害;残害);刻烂(毁伤溃烂)
 -   铭记 [engrave on one's mind]
- 刻骨攫新句。——刘得仁《陈情上知己》
 
 - 又如:刻骨镂心(喻永志不忘。多用表达感激之情);刻心(谓铭记于心)
 
词性变化
- 刻 kè
 
〈名〉
- 时间单位,一小时的四分之一 [quarter of an hour]
-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
 
 - 又如:六点一刻
 
- 刻 kè
 
〈形〉
- 刻薄;苛刻 [unkind;sarcastic]
- 性刻害,好发人阴私。——《汉书·杨恽传》
 - 诜居官颇刻敛。——《唐书·孟诜传》
 
 - 又如:刻峭(苛刻;严酷);刻碎(苛刻繁琐);刻诛(严酷的刑罚);刻酷(苛刻;严酷)
 - 急迫 [urgent;pressing]。如:刻下(即刻;眼下);刻有(现有);刻不待时(时间紧迫)
 - 刻苦 [assiduous]。如:刻励(刻苦勤勉);刻厉(刻苦自励)
 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子集下》《刀字部》 ·刻 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6
 -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乞得切,音克。《說文》鏤也。从刀,亥聲。一曰痛也。《玉篇》割也。又《廣韻》剝也。又《韻會》刻薄,慘覈也。又《爾雅·釋器》木謂之刻。又《韻會》刻,漏也。鍥漏箭,以日晷爲刻,故因謂晷度曰刻。又害也。《書·微子》我舊云刻子。《註》我前日所言,適以害子。又《爾雅·釋獸》豕,其跡刻。《疏》其跡名刻。
 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刀部》 ·刻
 - 鏤也。从刀亥聲。苦得切
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