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嗌”字的基本信息
yì ài
ㄧˋ ㄞˋ
口,部外笔画 10,总笔画 13
2514313425221
55CC KUWL RTCT JUOL 68012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yì ㄧˋ
- 咽喉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aai3jik1
- 客家话:[梅县腔]jit7[台湾四县腔]jit7[客英字典]jit7[海陆丰腔]rit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嗌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伊昔切,音益。《說文》咽也。《穀梁傳·昭十九年》歠飦粥嗌,不容粒。《註》嗌,喉也。《楚辭·大招》四酎幷孰,不歰嗌只。《史記·倉公傳》飮食下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終日號而嗌不嗄。 又《集韻》乙革切,音戹。義同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屈服者,其嗌言若哇。《釋文》嗌,郭音厄。 又《集韻》乙角切,音渥。笑也。《韓詩外傳》疾笑嗌嗌,威儀固陋。 又《集韻》烏懈切,音隘。《揚子·方言》嗌,噎也。秦晉或曰嗌,又曰噎。《註》皆謂咽痛。 又《集韻》壹計切,音翳。與齸同。江東名咽爲齸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口部》 ·嗌
- 咽也。从口益聲。籒文嗌上象口,下象頸脈理也。伊昔切〖注〗《玉篇》,籒文嗌。又䒣,同苒。草盛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