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嗛”字的基本信息
xián qiàn qiè
ㄒㄧㄢˊ ㄑㄧㄢˋ ㄑㄧㄝˋ
口,部外笔画 10,总笔画 13
2514315112234
55DB KUVO RTXC JUXK 68037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xián ㄒㄧㄢˊ
- 古同衔,用嘴含。
- 怀恨:“太后由此~嫣。”
方言集汇
- 粤语:haam4him1hip3
- 客家话:[梅县腔]kiap7[台湾四县腔]kiap7kiam1[客英字典]kiap7ham2kiam1[海陆丰腔]kiap7kiam1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嗛 qiān
〈形〉
- 通“谦”。谦虚 [modest]
- 易之嗛嗛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- 思嗛约兮。——班固《东征赋》
- 嗛嗛之德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- 又如:嗛小(谦虚谨慎);嗛退(谦逊退让);嗛约(谦恭检束);嗛嗛(谦逊的样子)
- 另见 qiǎn
其它字义
- 嗛 qiǎn
〈名〉
- 猴鼠之类的颊囊 [cheek pouch]
- [王孙]窃取人食,皆知自实其嗛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赠王孙文》
- 另见 qiān
其它字义
- 嗛 xián
〈动〉
- 用嘴含[可吃的东西][hold in the mouth]
- 嗛,口所衔也。从口,兼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- 景帝恚,心嗛之而未发也。——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
- 而昆莫生,弃于野。乌嗛肉飞其上,狼往乳之。——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
- 怀恨[nurse hatred;bear a grudge]
- 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,知使者意嗛守,即诬守纳己赇。——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词性变化
- 嗛 xián
〈形〉
- 歉收;不足 [bad harvest]
- 一谷不升谓之嗛。——《谷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
- 满则虑嗛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- 今谷嗛未报。——《汉书·郊祀志》
- 通“谦”。谦虚 [modest;humble]
- 夫大道不称,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,大廉不嗛,大勇不忮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- 主信爱之,则谨慎而嗛。——《荀子·仲尼》
- 《易》之嗛嗛。——《汉书·艺文志》
- 满足;快意。通“慊” [contended]
- 由俗谓之,道尽嗛矣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- 齐桓公夜半不嗛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嗛 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- 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蕈切,音歉。《廣韻》猿藏食處。《爾雅·釋獸》寓鼠曰嗛。《註》頰裏貯食處。寓謂獮猴之類,寄寓木上。 又《正韻》與歉同。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一穀不升謂之嗛。《註》嗛,不足貌。《釋文》去簟反。《呂氏春秋》天固有衰嗛廢伏。 又《晉語》嗛嗛之德。《註》嗛嗛,猶小小也。口玷切。或作謙。 又《集韻》下忝切,音鼸。鳥獸頰貯食。 又《唐韻》戸監切《集韻》乎監切,音銜。《說文》口有所銜也。《史記·大宛傳》昆莫生棄于野,鳥嗛肉蜚其上。《註》嗛音銜。《集韻》或作咁。 又與銜同,猶恨也。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景帝恚心嗛之,而未發也。《註》嗛音銜,漢書作銜。 又《管子·弟子職》唯嗛之視,同嗛以齒。《註》食盡曰嗛。齒,類也,謂食盡者,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。劉績曰:齒,次序也,如菜肉同盡則先益菜,後益肉也。 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苦兼切。與謙同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易之嗛嗛。《註》師古曰:嗛與謙同。又《尹翁歸傳》溫良嗛退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廉不嗛。《註》至足者,物之去來,非我也,故無所容其嗛盈。 又《集韻》詰叶切,音愜。本作慊,足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口嗛于芻豢醪醴之味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篇》嗛然而終日不言。《戰國策》膳啗之嗛于口。《註》嗛,愜也。《又》齊桓公夜半不嗛。《註》嗛,快也,苦劫反。一云言不善食,苦簟反。《史記·文帝紀》天下人民,未有嗛志。《註》不滿之意。《漢書》作㥦。*考證:〔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穀不升謂之嗛。〕 謹照原文穀字上增一字。〔《戰國策》膳喢之嗛于口。〕 謹照原文喢改啗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二》《口部》 ·嗛
- 口有所銜也。从口兼聲。戶監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