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囋”字的基本信息
zá zàn cān
ㄗㄚˊ ㄗㄢˋ ㄘㄢ
口,部外笔画 19,总笔画 22
2513121353121352511134
56CB KTFM RHUC JMRL 64086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zá ㄗㄚˊ
- 〔嘈~〕古同“嘈杂”,(声音)杂乱而喧闹。
- 多话:“问一而告二谓之~。”
方言集汇
- 粤语:zaan3
- 客家话:[梅县腔]zan5[台湾四县腔]zan8cat8[海陆丰腔]zan8cat8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丑集上》《口字部》 ·囋 ·康熙筆画:22 ·部外筆画:19
- 《集韻》才達切,音巀。《博雅》嘈囋,聲也。《陸機·文賦》務嘈囋而妖冶。《註》蒼曰:嘈啈,聲貌。啈與囋囐同。《集韻》或作囐啐。 又《廣韻》嘈囋,鼓聲。 又《北魏書·西域傳》波斯國人號王曰醫囋。 又《集韻》子末切,音拶。聲多也。 又《類篇》才贊切,音㜺。譏也。《集韻》書作。 又《集韻》千安切。同餐。吞也。 又《正韻》與賛讚同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問一而告二,謂之囋。《註》囋卽讚字,謂以言强讚助之。 又《類篇》在坦切,音囋。嘲也。◎按各韻書或作,皆重文。字从兓作,不从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