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寄”字的基本信息
jì
ㄐㄧˋ
宀,部外笔画 8,总笔画 11
44513412512
5BC4 PDSK JKMR WDAJ 30621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jì ㄐㄧˋ
- 托付:~托。~存。~情。~怀。~意。
- 依靠,依附:~居。~食。~生虫。
- 托人传送,特指由邮局传递:~信。~钱。
- 认的亲属:~父。~母。~子。
英汉互译
depend on|entrust|mail|post|send
方言集汇
- 粤语:gei3
- 客家话:[宝安腔]gi5[沙头角腔]gi5[海陆丰腔]gi5[梅县腔]gi5[东莞腔]gi5[客语拼音字汇]gi4[台湾四县腔]gi5[客英字典]gi5[陆丰腔]gi5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寄 jì
〈动〉
- (形声。从宀( mián),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,奇声。本义:寄居)
- 同本义 [live away from home;visit]
- 寄,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- 寄公者,何失地之君也。——《仪礼·丧服》传
- 可以寄百里之命。——《论语》。皇疏:“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。”
- 老妻寄异县,十口隔风雪。——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
- 又如:寄籍(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);寄庄(在外地买地设庄,收租)
- 委托,托付 [entrust]
- 令可以寄政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
- 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- 倚南窗以寄傲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- 又如:寄命(委以重任;生命如寄旅,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);寄付(委托;托付);寄任(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;托付重任)
- 依赖;依附 [depend on]
- 托根附树身,开花寄树梢。——白居易《有木诗》
- 蛮烟瘴雨土卑湿,留我寄命与兹乡。——黄景仁《洞庭行赠大归包川》
- 又如:寄命(寄身;托身);寄口(依靠别人生活)
- 寄放;寄存 [deposit]
- 前以一匹锦相寄,今可见还。——《南史·江淹传》
- 又如:寄包(寄存行李;喻指寄宿);寄物(寄存的东西;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)
- 寄托 [place (hope,etc.) on]
- 依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——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
- 先王寄理于竹帛。——《韩非子·安危》
- 又如:寄怀(寄托情志;用真诚的心意待人);寄意(寄托情意)
- 托人递送 [transmit;send;post;mail]
- 女寄言于母。——明· 崔铣《洹词·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- 又如:寄声(托人口头传达问候);寄外(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);寄言(寄语、带信);寄奉(敬词。谓通过邮递奉呈)
词性变化
- 寄 jì
〈形〉非亲生的——指亲属 [adopted]。如:寄儿;寄爹;寄娘;寄女;寄名(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,叫寄名)
- 寄 jì
〈名〉
- 人物名 [name]
- 寄伪儿啼。(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。儿,名词作状语,表示比喻,像小孩子似的。)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- 翻译官。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[translator]。如:寄象(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。后泛指翻译);寄鞮(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,后泛指翻译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寅集上》《宀字部》 ·寄 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8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記。《說文》托也。《增韻》寓也。《周語》國無寄寓。《註》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。 又《齊語》管子曰:作內政而寄軍令焉。 又《廣韻》附也。《增韻》傳也。《禮·王制》東方曰寄。《註》東方通言之官,謂傳寄東方之言也。 又郊遂寄棘,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。 又《史記·酷吏傳》請寄無所聽。《註》請寄,猶囑托也。 又寄生,草名。 又寄居,小蟹名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宀部》 ·寄
- 託也。从宀奇聲。居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