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巖”字的基本信息

yán
ㄧㄢˊ
山,部外笔画 19,总笔画 22
2522512511351221113134
5DD6
MKKT
URRK
LLCM
22248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yán ㄧㄢˊ
- 同岩。
方言集汇
- 粤语:ngaam4
- 客家话:[陆丰腔]ngam3[客英字典]ngam2[宝安腔]ngam2[梅县腔]ngam2[海陆丰腔]ngam2[客语拼音字汇]ngam2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寅集中》《山字部》 ·巖 ·康熙筆画:23 ·部外筆画:20
- 《唐韻》五銜切《集韻》魚銜切《韻會》疑銜切《正韻》魚咸切,音嵒。《說文》岸也。从山嚴聲。《增韻》石窟曰巖,深通曰洞。 一曰險也。《左傳·隱元年》制巖邑也。《公羊傳·僖三十三年》殽之嶔巖,文王所避風雨也。 又嶃巖,高峻貌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嶄巖嵾嵳。 又巖廊,殿廡也。《漢武帝·策賢良制》虞舜之時,遊於巖廊之上。 又地名。《書·說命》說築傅巖之野。《傳》傅巖,在虞虢之閒。 又《集韻》魚杴切《韻會》疑杴切,音嚴。巖巖,高貌。《詩·魯頌》泰山巖巖,魯邦所詹。 又《正字通》本作嚴。亦作巖。通作礹嵒碞。○按巖與嵒同。《說文》嵒,五咸切,山巖也。巖,五緘切,岸也。同字分訓巖,專訓岸,非。嚴巖礹从作。*考證:〔《公羊傳·僖三十二年》殽之嶔巖,文王所避風雨處。〕 謹照原文三十二年改三十三年。處改也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九》《山部》 ·巖
- 岸也。从山嚴聲。五緘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