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泥”字的基本信息
ní nì
ㄋㄧˊ ㄋㄧˋ
氵,部外笔画 5,总笔画 8
44151335
6CE5 INXN ESP VXRR 37112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ní ㄋㄧˊ
-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:~巴。~垢。~浆。~煤。~淖(泥污的洼地)。~泞。~洼。
- 像泥的东西:枣~。山药~。印~(盖图章用的印色)。蒜~。
英汉互译
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|mire|mud|slob
方言集汇
- 粤语:nai4nei6
- 客家话:[东莞腔]lai2[海陆丰腔]ni2nai2[梅县腔]nai2[沙头角腔]lai2[客语拼音字汇]nai2ni2[台湾四县腔]ni2nai2[客英字典]ni2ni5ne2[陆丰腔]nai3[宝安腔]lai2
- 潮州话:ni5(nîⁿ)ni3(nìⁿ)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- 泥 ní
〈名〉
- (形声。从水,尼声。本义:泥水)
- 中国古水名,泾水支流,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[Ni River]
- 泥,泥水也。出北地郁郅北蛮中。亦曰 白马水。一名 东河。——《说文》
- 北地郡 郁郅县, 泥水出北蛮夷中。——《汉书》
- 泥土;泥巴 [earth;mud]
- 厥土惟涂泥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- 致远恐泥。——《论语》
- 存者无消息,死者为尘泥。——杜甫《无家别》
- 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- 泥中死者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- 又如:泥木(土木);泥水(带泥土的水);泥牛(即土牛);泥冈子(土山冈);泥坂(土坡);泥灰(灰土);泥尘(尘土);泥墩墩(土墩子。比喻呆板无用的人);泥垡头(泥土块)
- 泥水,稀泥;烂泥 [mud;mire]
- 震遂泥。——《易·震卦》。虞注:“坤土得雨为泥。”
- 胡为乎泥中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式微》
- 市南门外泥中歇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- 尘泥渗漉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- 又如:泥掌(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);泥书(泥封的书函);泥头(指封酒坛口的泥巴);泥缄(古人书函多以泥封,后因以借指书信);泥章(封泥上所盖的印章);泥淖(烂泥;淤泥);泥荡(泥潭。泥坑);泥沟(烂泥淤积的水沟)
- 粘土的泥塑 [clay]。如:泥马(用泥塑造的马形);泥媳妇(泥塑的妇女像);泥像(泥塑佛像);泥龙(泥塑龙像);泥孩(泥塑娃娃);泥佛(泥塑的佛像)
- 重而稀软的、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[muck]。如:泥涂(比喻污浊);汽车房地上的油泥
-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[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]
-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,捣些蒜泥,将来放在智深面前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- 又如:枣泥;土豆泥;蒜泥
- 读“ niè”,通“涅”,染黑
-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词性变化
- 泥 ní
〈形〉
- 软弱无力 [weak and feeble]
- 威夷(兽名),长颈而泥。——《尔雅·释兽》
- 另见 nì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
-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泥 ·康熙筆画:9 ·部外筆画:5
- 《廣韻》奴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年題切,音䛏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。 又潏水之別名。《長安志》潏水,今名泥水。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長沙國茶陵泥水。 又水和土也。《書·禹貢》厥土惟塗泥。 又汚也。《易·井卦》井泥不食。 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丘》水潦所止曰泥丘。 又泥中,衞邑也。《詩·邶風》胡爲乎泥中。 又泥陽,縣名。《史記·酈商傳》蘇駔軍於泥陽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北地郡有泥陽縣,王莽更曰泥隂。 又弱也。《爾雅·釋獸》威夷長脊而泥。 又蟲名,出東海,得水則活,失水則如泥。《杜甫詩》先拚一飮醉如泥。 又紫泥,以封璽書者。《西京雜記》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,加綠綈其上。 又靑泥,水名。《長安志》藍田縣南有靑泥水,魏置靑泥軍。又坊名。《杜甫詩》飯煮靑泥坊底芹。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。《花蘂夫人宮詞》紅錦泥窻遶四廊。 又渤泥,佛泥,俱國名。《諸蕃風俗》佛泥國在廣州東南,宋濂有渤泥入貢記。 又《薛俊·日本寄語》星曰付泥,金曰空措泥,銀曰失祿楷泥,船曰浮泥。 又姓。漢犍爲功曹泥和。 又《廣韻》奴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禮切,音禰。泥泥,露濃貌。《詩·小雅》蓼彼蕭斯,零露泥泥。 又柔澤貌。《詩·大雅》方苞方體,維葉泥泥。亦作。 又《廣韻》奴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計切,尼去聲。滯也。《論語》致遠恐泥。 又《集韻》乃定切,音甯。泥母,地名。又亭名。《左傳註》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,讀如甯。 又與涅同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皭然泥而不滓。《註》泥音涅。*考證:〔又杇也。《易·井卦》井泥不食。〕 謹按程傳井之不可食以泥汚也。杇改汚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-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泥
- 水。出北地郁郅北蠻中。从水尼聲。奴低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