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解释
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
【成语解释】 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【成语出处】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
【成语繁体】 鷸蜯相爭,漁翁得利
【成语简拼】 ybxzywdl
【常用程度】 常用成语
【感情色彩】 中性成语
【成语用法】 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【成语结构】 复句式成语
【产生年代】 古代成语
【成语正音】 鹬,不能读作“jú”;相,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 渔,不能写作“鱼”。
【成语辨析】 ~和“坐山观虎斗”都有“双方争执不下;结果两败俱伤;让第三者获得好处”的意思;但~偏重在客观地形容双方相斗让第三者获利;“坐山观虎斗”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动。
【近 义 词】 渔人得利|27332、两败俱伤|7896、从中渔利|3696
【反 义 词】 相辅相成|13647、相得益彰|11832
【成语例子】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,~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。
【英语翻译】 When the snipe and ten clam grapple; it is the fisherman who profits.
【日语翻译】 漁夫(ぎょふ)の利(り)
【俄语翻译】 Кошки грызуется-мышáм раздолье.
【成语故事】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